什么是超高压食品?
超高压食品是指采用超高压技术加工和处理过的食品。有人称超高压食品为"食品工业的一场革命"、称超高压技术为"当今世界十大尖端科技"等说法,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。超高压技术主要适用于含有液体成分的固态或液态食物,如水果、蔬菜、奶制品、鸡蛋、鱼、肉、禽、果汁、酱油、醋、酒类等等。

食品超高压处理技术(又称为高静压加工技术),英文全称为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(缩写为HPP),或Ultra-high Pressure,(缩写为UHP)。简而言之,是将软包装的食品物料封闭于超高压容器中,以液体为介质(通常是食用油、甘油、油与水的乳液),在一定压力(通常为400~600MPa,也有1000MPa)下加工适当时间(视具体食材及加压温度而定),改善食品功能性质,同时达到钝酶和杀灭细菌等微生物的一种新型食品加工技术。
那么,400~600MPa是个什么概念呢?相当于4000至6000个大气压。我国顶级深海潜水器——蛟龙号最深下潜能力是7062米,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0924米,而海沟的底部压强是1100个大气压。
也就是说,600MPa的HPP超高压技术,能产生6倍于马里亚纳海沟的压强,相当于把食品置于深深的、深海海底!

超高压食品有哪些特点?
1、食品经超高压处理可最大程度保持原有营养成分,保持食品全营养、纯天然、新鲜、安全、美味的特性,并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。2、食品经超高压处理无“回生”现象,杀菌效果良好,便于长期保存。3、在保持食品原有色香味基础上,加工过程中不会形成有害物质。5、对调味食品进行加工,可减少盐和调味料用量50%以上,达到更美味、更健康。其次,它是当前食品冷杀菌(或称非热杀菌)领域较为成熟和有效的一种物理杀菌技术。杀菌机理
通常,食品杀菌(有些人称为灭菌)技术分为冷、热两种技术。热杀菌技术是传统杀菌,也是当前最为常见的食品杀菌技术。因其理论基础雄厚、加工技术成熟,热杀菌成为食品产业普遍使用的主流杀菌技术,如高温蒸煮、巴氏杀菌、超高温杀菌、欧姆杀菌等。后两种被称为新型热杀菌技术。热杀菌技术应用场景最为普遍,但是缺点也最为显著。热杀菌可造成大量热敏性营养物质被破坏已是不争的事实。食品在高温状态下会导致品质劣变和营养损失,破坏原有风味和颜色异常,容易导致食物原料浪费,同时还会提高能耗和产生环境污染。有些食品加热后产生“热臭”,失去鲜纯口感;有些食品加热过程中造成了香气挥发,为保持应有的风味,又不得不加香处理。冷杀菌技术,通常包括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杀菌、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、脉冲强光杀菌技术、微波杀菌技术等。超高压杀菌是冷杀菌技术中发展最快、最为成熟的一种。超高压处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物理过程。基本机理是高压对食物中的酶、蛋白质和淀粉等这些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、离子键、疏水键等非共价键发生作用,使其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产生体积减少作用(即减少分子间、原子间距离),从而改变活性、变性或糊化。 高压下,小分子(如水分子)间距缩小,蛋白质等大分子仍保持球状,小分子产生渗透和填充效果,进入并粘附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周围;降压后,蛋白质生物大分子链被拉长,导致部分或全部结构被破坏。这个过程称作蛋白质的“变性”。食物中的酶也是如此。酶在高压下失去活性,又称“失活”。
超高压处理对食物中微生物的形态结构、生化反应、遗传物质以及细胞膜壁等产生类似较大影响,可破坏微生物原有生理活动机能,发生不可逆的变化。如超高压处理使得细胞膜磷脂分子蛋白发生变性,进而改变细胞膜渗透性,导致胞内物质泄漏和菌体损伤而失去活性。正是这种蛋白质变性、酶失活的作用,微生物的细胞膜、细胞壁遭到损坏或破坏,影响了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,从而达到食品灭菌消毒的作用。超高压技术因此成为一种新型冷杀菌技术。杀菌效果快速、高效、均匀。